有道理,還是有道德?
幾天前的早晨,我像往常一樣開車送女兒上學。女兒的學校位於一條狹窄的巷弄深處,旁邊還有平交道,每當上下課時間,這裡總是車水馬龍、擁擠不堪。
女兒一下車,我便準備駛離巷道,剛巧這時火車經過,平交道的柵欄落下,鈴聲響起,所有車輛瞬間陷入僵局。
我前方的道路被一輛白色車子堵住了去路,只要他稍微向右移動一點,我就能離開,也能緩解後方的交通壓力。於是,我搖下車窗請他往右挪一點,他卻回我:「我後面也都是車,怎麼動?」說完便不再理會。
我轉頭看看右側的機車騎士,只要他的機車稍微移動,我也能勉強通過。我再度搖下車窗,請他移一下機車。沒想到,他正在騎樓整理貨物,聽到我的話後,竟破口大罵:「我又沒擋住你們的路!你們互不相讓,乾脆大家都別走了!」罵完,繼續低頭整理他的貨物,全然不管眼前的困境。
我又回頭請白色車子再移動一些,他這才慢吞吞地挪開,我總算擠出了這個擁擠的巷弄。
回程的路上,我不禁思考:只要移動一下機車,就能幫助大家順利通過,為什麼他寧可堅持自己的立場,也不願意伸出援手?
因為,在他的觀念裡,「這是開車人的問題,不關我的事。」
這讓我想起那些不願禮讓救護車的人,他們或許也抱持著類似的心態——
「這車又不是我的家人生病,我為什麼要讓?」
是的,每個人都能為自己的行為找到一套看似合理的理由。
出軌的人,總有一套說詞——
「我們早就沒有感情了。」
「我跟他只是為了孩子才繼續維持婚姻。」
「我老婆不肯離婚,我也沒辦法。」
「他很可憐,他老婆根本不理他……」
犯法的人,也總能說得頭頭是道——
「我父母離婚,我很不爽,所以我去偷東西。」
「大家都看不起我,所以我吸毒。」
「我看了太多A片,所以我去性侵別人。」
幾乎每個人,都能用「有道理」來合理化自己的行為。
但問題是——「有道理」就代表「有道德」嗎?
或許,從現在開始,我們應該少問自己:
「這麼做有沒有道理?」
而是改問自己:
「這麼做,有沒有道德?」
當道德成為我們的行為準則,才能提升生活的層次,讓生活更幸福。
延伸閱讀:
別再說"孩子,你不需要養我"
教育孩子,順勢而為
我們能保護孩子多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