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喜歡我,我對你有影響力
你不喜歡我,我依然對你有影響力
最近,我在課堂上和學員討論到「影響力」這件事,忽然想起一個很有趣的現象:
我們總以為,只有喜歡的人,才對我們產生影響。但事實是——
即使你不喜歡我,我依然對你有影響力。
影響,從你「有情緒的那一刻」就開始了
大多數人認為:「因為我喜歡你,所以你能影響我。」這很合理,我們會去關注喜歡的人在乎什麼、追求什麼,甚至模仿他們的風格、語氣與思維模式。
但很少人意識到,不喜歡的人,其實也在默默改變我們。
你是否曾因為某個讓你不舒服的人而生氣、委屈、煩躁、甚至深夜失眠?
那一刻,影響早已發生,只是你還沒察覺。
當你陷入情緒的漩渦,而沒能馬上看見情緒的源頭是什麼,你就不再是「自由的自己」,而是情緒的奴隸。這段歷程,會一直持續下去,直到你真正看清楚:「我為什麼會有這個反應?」
無論喜歡與否,影響都在發生
我班上的學員,大多是女性。她們常常因為喜歡我某些特質而報名課程。
我發現,當學員與我相處的時間越久,她們的語言、氣質、想法會慢慢產生變化。有的開始瘦身、練習表達自己;有的渴望變得更優雅、有智慧;有的會說出「我想要有一個清晰的頭腦」——這些,都是我自己的人生信念。影響力,就這樣自然地流動著。
但即使你不喜歡我,我也可能會對你產生深遠的影響。也許是讓你反思自己的觀點,也許是喚起你某段過去的經驗,甚至可能是讓你激動、生氣、反彈——這些反應,本身就是一種「介入」。
真正的自由,是「不受影響」
那麼,要怎麼樣才不會被一個人影響呢?
答案只有一個:對他無感。
不是壓抑情緒、假裝沒事,而是從內心裡「不產生情緒反應」,讓這個人像空氣一樣自然存在,而不干擾你。
但這真的容易嗎?
如果你還會為他的一句話、一次行為起波瀾,那就代表——他仍然住在你心裡,影響還在。
情緒是訊號,不是敵人
情緒不是壞東西,它就像是「你內在的報警器」,提醒你:這裡有東西還沒處理。
如果你只想壓下情緒、假裝沒事,那就像面對漏水的天花板,只不斷擦乾地板,卻從不修補破洞。那麼,水還是會流下來,情緒也還是會來找你。
要做的,不是逃避,而是找出事件的意義、回到源頭,修復那個真正破掉的地方。
記憶模糊了,但情緒一直都在
多少次,你明明忘記事件的細節,卻牢牢記得當時的情緒?
你可能不記得對方說了什麼,但你還記得自己多麼憤怒、悲傷、羞辱。你甚至開始下定義:「他就是個混蛋」「她就是故意的」……卻從來沒問過自己:為什麼這件事對我這麼有影響?
你不是情緒本身,你是那個「能夠看見情緒」的人。
停下來,去看看那個內在的你
請你開始練習,不是「反應情緒」,而是反芻事件本身——
看看那個讓你起波瀾的當下,究竟觸碰了你什麼信念?你在捍衛什麼?你害怕什麼?
你會發現,你內在其實有極強的力量。你會發現,那個你以為需要保護的小孩,其實天生就是光。
你會開始真正地,愛自己。
願你有一個清晰的頭腦。
吳璨因 Naome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