親子關係


 

 
小君的孩子國小五年,偷了他爸爸的手機買了遊戲幣送人,金額2萬多台幣。爸爸發現後大發雷霆,咆哮叫囂的將孩子趕出門口,小君將這件事告訴我。
 
我:你的困擾是什麼?
 
小君:我如何讓我先生不要對我的孩子情緒失控,這樣會嚇到孩子,還有不能說到做不到,他把孩子趕出去這件事,他根本做不到。我聽了非常訝異。

昨天,一位朋友分享了一件事。

她的弟弟晚上 10 點打電話給她,語氣憤怒又焦急:「我女兒到現在還沒回家,電話也不接!妳幫我打給她,問問她到底跑去哪裡,為什麼還不回來?」

朋友聽完,並沒有立刻幫忙打電話,而是先責備弟弟:「孩子這麼晚還沒回家,你不是擔心她,而是先懷疑她,甚至已經準備好要責罵她。你覺得這樣對嗎?這樣你的親子關係會好嗎?」

成功,是願意承擔風險的選擇

今天看到一則新聞——一位體育班的家長,指控班導師對孩子施以惡意體罰,甚至提出重傷害告訴
我不禁思考:什麼樣的老師才是我們真正想要的?又是誰該為孩子的成功承擔風險?

最近,我的女兒開始花很多心思打扮,喜歡戴誇張的耳環、穿上高跟鞋,有時候還特別偏愛成熟的裝扮。

看著她的變化,我不禁思考:為什麼她重視外表勝於讀書?這兩者真的有衝突嗎?

我們總希望孩子能多充實自己,提升競爭力,但她卻覺得這和打扮無關。

她懷抱著明星夢,渴望有一天能像舞台上的明星一樣耀眼。

我很想告訴她,外表的光鮮,終究比不上內在的力量。

有道理,還是有道德?

幾天前的早晨,我像往常一樣開車送女兒上學。女兒的學校位於一條狹窄的巷弄深處,旁邊還有平交道,每當上下課時間,這裡總是車水馬龍、擁擠不堪。

女兒一下車,我便準備駛離巷道,剛巧這時火車經過,平交道的柵欄落下,鈴聲響起,所有車輛瞬間陷入僵局。

我前方的道路被一輛白色車子堵住了去路,只要他稍微向右移動一點,我就能離開,也能緩解後方的交通壓力。於是,我搖下車窗請他往右挪一點,他卻回我:「我後面也都是車,怎麼動?」說完便不再理會。

媽媽,需要你

如果你的孩子,曾在五歲時對你說過:
「媽媽,我愛你,我要永遠和妳在一起。」
那麼,為什麼等到他十五歲時,你們卻連一句話都說不上?

這不只是親子之間的距離問題,這是一段關係,如何從「緊密相依」慢慢走向「彼此沉默」的歷程。

愛自己,不是你想做什麼就做什麼

我們常說:「要學會愛自己。」
但你有沒有想過:到底什麼是愛自己?
我們常以為——

愛,是交換嗎?

我們常說:「愛就是愛,不該有條件。」
但你是否也曾在心裡問過自己——
如果對方不再愛我,我還愛得下去嗎?

我們總說,愛不是交換。
但為何當對方背叛我們、忽略我們時,我們的愛也跟著退卻了?
這樣的愛,還是愛嗎?


我們誤解了愛的模樣

我們以為愛是雙向的,是彼此回應的。
「他要對我好,我才願意付出。」
「她要愛我,我才能愛得安心。」

但當愛變成一種「條件」,我們其實是在進行一場情感的交易。
一旦對方不照我們的劇本演出,我們就認定:他不值得我愛。

今天在路上聽到一個父親問她的女兒「那個開BMW的朋友呢?」

我轉頭告訴我的女兒,現在的人都不記人的名字,人的長相,而是用他開的車、戴的手錶、拿的包包、穿的衣服、拿的手機來稱呼人了。

我們已經不再和人交往,而是和物交往,我們不記人的姓名,看不見人的特質、人的優點,而是用物品來記憶人,這真是一件悲傷的事。

以前我們認識一個人會先記住他的名字或姓,然後記住他的特徵,個子高或矮、皮膚黑或白、說話風趣嗎?幽默嗎?在哪裡上班?哪裡讀書?興趣是什麼?

因為我們是和這個人交往,但是現在我們對人沒興趣了,只對掛在他身上的東西有興趣,我們看不到這個人、只看到這些在他身上的東西,你的包在哪裡買的?你的衣服在哪裡拼的?車買多久了?什麼牌子?去哪裡旅行過?

一個人走過來,我們不事先看她的臉,而是打量他的行頭,我們開始對人品頭論足,用他的外表。

你是否也有了這樣的說話習慣而不自知,你是否也將最重要的“人”給隱形了?

觀察你是怎麼形容一個人的,去覺察你的注意力是人的主體?還是掛在他身上的行頭?

你也許不記得你何時變成這樣說話,但你可以決定從現在起你想要怎樣說話。

Naomei

最近一個家長跟我說我的孩子功課不佳,天天看卡通上網,說不能上網他會死,我叫他認真讀書他說為什麼要讀書,他上課遲到我說要處罰他,他說遲到有什麼關係,我糾正他的言行態度,他說他都是這樣和同學說話的,他們也沒覺得怎樣。

另一個家長說,她的孩子不專心唸書,喜歡上網,遇到事情不會想辦法,就像一個石頭在她面前,別說搬走石頭,連繞過去都不願意,會站在原地,希望哪參加夏令營他說不要去,但是喜歡管樂。

父母總是用自己的眼光和角度看事情,沒有真正解決孩子的需求並給予答案或和孩子一起找答案,家長總是在遇到事情時,先下的一個判斷,然後依照判斷處理,不知道順勢而為。

在該約束時放鬆,該放鬆時約束,不知道愛是一種責任,既然是責任就應該有約束,你覺得老公對家庭應該有責任,你會要求他做一些什麼?賺錢養家、分擔家務、凡事想到家人。那你教你的孩子做了什麼?他洗過碗嗎?洗過衣服嗎?擦過地板嗎?到過垃圾嗎?為什麼?你希望他有責任,你開始讓他學習承擔責任了嗎?

你對孩子信守承諾嗎?

如果你在考不及格我就關掉你的網路,你真的說到做到嗎?

對於你開出的獎勵承諾,你的孩子能接受你不兌現嗎?

沒有網路我會死,你真的相信嗎?你讓孩子掐著脖子予取予求,你想過辦法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