親子關係


 

我們能保護孩子多久?

今天,一個婦女團體針對一個青木瓜飲品的廣告提出抗議,認為廣告將女性物化太嚴重,且誤導青少年認為大胸部就是好,要求相關單位撤銷其廣告。

既然我們理解“物化”對孩子的影響,無論孩子是男是女,我想都是應該在有機會的時候,給予孩子正確的觀念,(看到你認為的不當廣告也是一個機會),利用著你們看見的事件,和孩子溝通並分析你的看法給孩子聽,也聽聽孩子的想法,以便有機會能互相交流,達成共識。

我想抗議是一種做法,但不是治本的辦法。過度的保護,有時會讓孩子沒有抵抗力。

-->

現在的父母,常對孩子說:等妳長大了,不需要養我們,只要照顧好你自己就好了。這是對孩子的愛?還是礙?

我們告訴孩子不需要養我們的心態到底是什麼?希望他放心?不要有壓力?還是要證明你是一對有能力的父母?

中國的父慈子孝不見了,父不父,子不子,因為父親叫孩子不需要盡到孩子的責任。那請問你希望孩子孝順如何體現?你要他孝順,但不需要背負你的責任,你教他只要享樂,不須承擔,然後埋怨孩子不懂事,這孩子是你手把手教的,你能怨誰?要怨你自己不會教。

你讓孩子不需要養你?為什麼?因為你看不起他,你不覺得他有能力賺取豐厚的財富,你輕視他的能力,你覺得他是一個無用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