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好!我是「王龍飛」,我是璨因老師「高階經理人教練班」(「NLP教練班」的前身)的學生,
在這邊先謝謝 璨因老師 給我機會來給大家分享我這近三年來的學習心得。
其實我會在 2013 年開始跟 #吳璨因 老師學習「NLP教練」,
是因為那時候的我覺得我的人生已經「卡住」了,
也可以說是掉入一個「困境」當中,
因為35歲的我,應該正要蓬勃發展,但卻在同一年發生了以下三件事情:
1. 好不容易交往四年的感情結束了。
2. 自己創立的事業正在破產邊緣徘徊。
3. 手頭上的現金也越來越少。
這樣子的我真的不確定下一步到底該怎麼走?
我對未來充滿了迷惘,我不知道該怎麼解決我的問題,
不管是「事業上」、「愛情上」和「財務上」的各種問題層出不窮,
不停轉動的時間巨輪壓著我無法喘息。
我真心的希望自己可以活者「自由」、「快樂」和「豐盛」,
我不停的奔跑者希望自己可以到達「應許之地」,
讓我再次感覺到發自內心的「快樂」與「輕鬆」,
經過了將近三年的學習,我不斷的「複訓」和「自我教練」,
我越來越「慢下來」,不再「急躁」與「慌亂」,
越來越享受「當下」,讓自己時時處於「平靜」。
那你除了可以來參加 璨因 老師的課程,
來更加理解自己和幫助自己之外,
也可以花點時間看一下我跟大家分享的下面這三種工具:
1. NLP前提假設
2. 意願、目標、狀態
3. 拯救三角方程式
1. NLP前提假設
(初階班總共會講 16 條,那這邊我挑出對我來說最有感覺的 5 條)
1.1 「每個行為的背後都有一個正向的動機。」
意思是:
我們每個人做一件事情,
最終都是為了滿足自己的一些深層慾望。
一個人的每個行為,對他的潛意識來說,
都是當下最符合他自己利益的做法。
因此,每個行為的背後,都必定有正向的動機。
當我們可以接受這個人的動機時,
這個人就會覺得我們接受了他,
而只有「了解」與「接受」這個人的正面動機,
才更容易「影響」這個人改變他的「行為」,
最後看穿整件事情的本質(注意!我這邊是用「影響」,不是「控制」,也不是「引導」)。
依據我們教練的經驗,最原始的動機,
有時候連「個案」自己也都不知道,
直到我們幫他找出來之前,
他可能都沒有想過,他那「負面的行為」最原始的動機居然會是「愛」。
因為最原始的動機往往處於「潛意識」的深層,
不容易被發現,但如果能找出這個人的正面動機,
你會看到這個人不一樣的風景。
而如果你可以找出自己做每件事情的深層動機,
那你人生的風景將越來越不同,
因為當我們越來越了解自己的時候,
我們的選擇將會越來越「清晰」,
我們將可以更快速的往「目標」前進。
1.2 「凡事至少有三個解決方法。」
意思是:
我們要「打破」自己的「框架」和「限制」,
並「打開」自己的「視野」和「格局」,
對於現在所面對的問題,從不同的角度去看,
找出至少三個不同的解決方法,
所以凡事至少有三個解決方法。
1.3 「有選擇比沒選擇好。」
意思是:
對於我們想要解決的問題,
總是有不同的「解決方案」可以「選擇」。
我們常常會對於別人所提出的「解決方案」不以為然,
因為我們會覺得你又不是我,別說的如此輕鬆,
但是如果我們真的用第三者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,
到底是身邊的朋友說得太輕鬆,還是自己有太多限制呢?
有沒有那種經驗,做了之後發現,
其實根本沒有自己想得那麼多問題呢?
1.4 「有效比有道理來的重要。」
這句話對我來真的是非常有用的一句話,
因為重點是有沒有效。
有些人很會說每件事情都有他的道理,
但是這些道理,這些邏輯,到底有沒有用呢?
與其說那麼多道理,
不如實際上可以完成事情解並決問題有效的多,
所以與其說那麼多,不如邊學邊做,邊做邊學,
與其想那麼多,不如努力的做,
重點是做的結果有沒有效,而不是做的過程有沒有道理!
1.5 「一個人不能控制另一個人。」
想想看如果一個人要你做什麼,
不是你真的想做,你會去做嗎?
你會願意讓別人控制你嗎?
如果你都不會,那就不要妄想「控制」別人了!
接下來請你靜下心來用以上這五句話(信念)套入你現在的人生困境中,
你可以靜坐下來多念幾遍,
不會靜坐也沒有關係,就是放輕鬆,
重複念上面其中一個信念,
然後把你現在的問題重新思考一次,
在思考的時候,不要中斷,
直到你得到一些新的體悟為止,
你將會發現你有越來越多的解決方案從你的大腦中浮現出來,
你會越來越可以理解對方,
也會越來越看穿事情的真相。
可能是當下,也可能是幾天後,也可能是幾個月之後,
你會突然間發現,你已經脫離你的困境了。
請相信你的潛意識,因為他總是不間斷地在為你工作。
2. 意願、目標、狀態
2.1 找出可以走出目前這個困境的「目標」。
2.2 在完成這個「目標」的路上,你要保持什麼「狀態」?
2.3 誠實的面對自己,你有多大的「意願」來完成這個「目標」。
舉例:
假設我現在跟另一半的關係很緊張,
常常吵架,常常冷戰,
我希望改變這個狀況,不然我跟另一半可能會走向離婚。
所以經過思考我設定我的「目標」是「我可以輕鬆地與我的另一半相處」,
那要完成這個「目標」,我認為我必須設定我的「狀態」是「輕鬆」、「充滿愛」、「溫暖」和「快樂」這四個,
所以我跟另一半相處之前,我先設定自己處於這四個「狀態」之中,
最重要的是誠實的面對自己,對於要解決的困境,我有多大的「意願」用上面那幾個「狀態」去完成我的「目標」?
靜下心來,問問自己到底有多大的「意願」?
如果從 1 分到 10 分給自己一個「直覺」的分數會是幾分?
請接受腦袋中跳出的那個數字,如果分數不高,你可能要重新設定一下你的「目標」、「狀態」和「意願」。
那你可以會想,處於這樣子的關係中又不是只有我有問題,
為何只有我需要改變,這時候請你問自己,這個問題是誰的問題?
如果你認為都是他的問題,
請你回想一下「一個人不能控制另一個人。」這句NLP前提假設,
既然你不能控制他,又都覺得這個問題都是他的問題,那請問一下這個問題可以解決嗎?
如果你覺得兩個人都有問題,那恭喜你,
你有一半的機會可以解決這個問題,因為你唯一可以控制的只有你自己。
講到這邊相信聰明的你已經想到答案,如果你覺得都是自己的問題,
那你百分之百可以解決這個問題,所以對於解決的你的問題到底你有多少意願呢?
3. 拯救三角方程式
想必你一定有這樣的經驗,
身邊的家人或好朋友常常跟你抱怨她的「家人」、「朋友」、「同事」或「伴侶」,
有可能是一個星期,也有可能是一個月,
時間到她就會找你出去喝咖啡吃吃下午茶,
說說她自己有多辛苦,說她自己已經多努力了但是問題都無法解決。
而這些故事你聽了再聽,聽了在聽,她講上半部,你就已經知道下半部會如何了,
你建議也給,方法也給,但是結果都還是一樣,嚴重一點你晚上回去還會幫她想一想,
想到自己睡不著,正義一點,你會忍不住跳下去,
把她的「家人」、「朋友」、「同事」或「伴侶」叫出來罵一頓,
甚至吵起來,替這位「受害者」做了她應該做的事情,
結果那位「受害者」非但不謝謝你,還會跑來罵你這位「拯救者」,
你這「拯救者」就從「加害者」轉成了「受害者」,怎麼說呢?
你為了要「拯救」她,就去「說」或「罵」她的「加害者」,
所以她的「加害者」就成為你的「受害者」,而你也成為「加害者」,
你的「受害者」又跑去跟她說,而她認為你幹嘛那麼雞婆管她的事情,就跑來罵你,
她從「受害者」變成「拯救者」又成為「加害者」,這三角型的循環結束不了啊。
那要怎麼辦?
很簡單,不要聽,如果你怕破壞了你們的友誼,那就聽,聽完就忘,
不要嘗試幫人解決問題,除非她真的有意願,
你怎麼知道她一直抱怨老公不賺錢回家,都是她在負擔家計,
而她又不想離婚,其實是她想告訴你,她很厲害,她可以賺錢養她老公?